第370章 大争之世(1 / 2)

第370章 大争之世

五月底,首届四为奖得主陆延重被周国阻拦二十余日,最终未能成行。

五月三十日,蔡州文学院在获奖人缺席的情况下,依然将该奖颁给了陆延重。

同日,蔡州文学院以及该奖项联合举办机构‘报促会’‘蔡州学联’‘士子无国界’等有关组织在蔡州五日谈发表联合声明,对周国阻挠两地交流的行为表示了愤慨和遗憾。

虽陆延重这名主角未到,但经过一两个月的舆论造势,淮北聚集了大量士人。

趁着此番热度,六月初,淮北突然宣布有天下第一女词之称的当世大家李清照担任了华夏博物院院长一职。

此消息一出,周国哗然。

自丁未后,只有名士大儒自齐逃往周,周去齐者,此乃首例!

周国舆论被动,极力想要降低此事的影响,可紧接,新立博物院马上举办了首次展览,再次搅动了天下士林。

此次展览只有一物,名为‘中方鼎’。

说起来,这中方鼎和周国渊源颇深丁未前十余年,周国安州出土六件西周铜器。

被称作安州六器,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那尊有铭方格鼎,铭文中,有一组西周早期易卦。

后被上任周帝柴吉收入宫中,视若珍宝。

丁未时,此鼎因笨重不易携带,被宫人深埋于地下,齐代周后才得已重见天日。

‘鼎’历来意义非凡,一言九鼎、定鼎天下自大禹铸九鼎分镇天下九州而始,这种器物就具有了皇权象征。

普通人哪有机会亲眼目睹?

于是,中方鼎公开展览的消息一出,登时在金石博古界引发了躁动,无数爱好者赶往蔡州,想要一睹古物真颜。

而金石收藏大家,和名士大儒高度重合。

趁此机会,淮北又宣布,华夏博物院征集天下古物,若能被选入博物院珍藏,赠钱千贯起,上不封顶,且会为原有者刻名造碑。

淮北富庶,民间商户有了钱之后,自然想往‘高雅’上头凑,是以收藏之风早在几年前已形成。

消息灵通之辈都知,此次博物院向民间征集古物,明面上是那易安居士的手笔,实则却是楚王侧妃、河南路经略安抚使陈景彦之女在支持。

侧妃的意思,那不就是楚王的意思么?

参透这层关联,跟着楚王挣了大钱的商人就要表示表示了,六月初三,颍州豪商常德昌向博物院捐《兰亭序》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卷。

有他带头,其他商人多少也要拿几件精品古物意思意思。

外人尚且如此,自己人就更不能落于人后了,远在东京的蔡源、蔡州的徐榜、西门恭或从自家收藏中挑出几件珍品,或立时高价求购。

总之,都为博物院的成立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但是但是,兄弟们之中有坏人啊!

那老逼登陈景彦不知是想在李大家面前显摆,还是想给女儿撑面子,反正仗着世家底蕴,竟献出了晋代陆机的《平复帖》

此书帖虽只八十余字,在字画界却有‘墨皇’之称!

自晋代书成,一直传承有序,直到唐末战乱,才失了踪影期间二三百年渺无音讯,不想,竟是被他颍川陈家所藏!

这陈家,对这个女婿可谓下了血本!

总之,《平复帖》失而复现,轰动书法界。

有此书帖,顿时将老蔡、老徐、西门兄弟三人献出的宝物衬成了破烂儿。

这还比个屁啊!

阴逼老三,算你厉害

各地与楚王交好的家族还在源源不断将或珍贵或普通的古物运往淮北,其中,麟府路折家送来十面石鼓,上有铭文六百余字,名谓陈仓石鼓。

陈初见了那平平无奇的大石头疙瘩,暗骂折彦文不地道,拿几块破石头糊弄自己。

可李大家见了,却欣喜若狂。

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

整个六月上旬,淮北博古界近乎癫狂。

当然了,进献的古物中,也不乏一些平平无奇或者假冒做旧想要骗钱的玩意儿。

仅靠李大家一人肯定甄别不过来。

于是,阿瑜将那些闻风赶来淮北参观中方鼎的文化界大咖组织了起来,当做评审甄选古物。

‘评审’一职也就意味对其‘权威’身份的认同,大佬们欣然领命。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

比如有位老汉,想要以八千贯的价钱卖给博物院一只豁口破碗,并信誓旦旦道,此物为始皇帝的饭碗

这始皇帝之碗,竟还没丧彪的饭盆精美。

也有自称姓唐的老妪,拿着一顶掉毛皮帽,说这帽子是唐太宗登基时佩戴的旒冠,卖您万贯一点也不贵!并言之凿凿自己是唐皇十八世孙是正儿八经的金枝玉叶,皇家公主!

在现场负责鉴定的韩昉,两句话就将这老妪惹恼了,“老夫人您姓唐,怎会是太宗后裔?您难不知唐皇姓李?”

“呃嗐!老身还能坑你不成?这宝物在我家传了八百余年,便宜点卖你成了吧!一千贯,一千贯总行了吧!”

“咳咳,李唐立国至今尚不满八百年”

“恁娘那脚!伱狗屁不懂”

老太太破防,若不是现场有军士维持秩序,差点要抓花韩昉的面皮。

这群被陈初称为‘国宝帮’的老人为了换取那千贯起步的奖励,屡屡和大佬发生争吵

阿瑜在海选现场待了一日,直笑的肚子疼。

总之,热闹是属于淮北的,落寞是属于周国的。

短短数月内,名士入齐,鼎现淮北怎隐隐有股皇气北移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