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苏洵 完(2 / 2)

苏洵认为管仲应该做的是找一个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大贤,来继续剃军王分优,而不是告诉君王,去提防一些现实中存在很多,但根本消灭不完的小人。

故而他认为。真正让齐国强大的是鲍叔牙,因为他推荐了管仲这样的大贤,而管仲却没有推荐出一个像自己一样优秀的人。

角度可以说是很清奇了,不过苏洵的思路是不是别有一番道理呢?”

春秋时期,管仲听到这里沉默了,原来这题还可以这么解吗?

齐桓公:?

不是,谁被饿死?我为什么会饿死?小白也沉默了。

俞悦:“难能可贵的是。苏洵做学问并不是自己孤立的琢磨,闭门造车,而是要和儿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共同学习和进步。

所以苏轼和苏辙的思想也很深刻,往往能发人深省。切中要害。

比如有一次他们读到了当时北宋宰相富弼写的一篇文章——《使北语录》:

大辽国主云:‘用兵则士马物故,国家受其害,爵赏日加,人臣享其利。故北朝之臣劝用兵者,乃自计,非为北朝计也。’

当时辽国屡屡进犯北宋,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辽国皇帝的,旨在告诉他穷兵黩武对国家其实是没有好处的。

但对于一些急于立功的大臣却是好处的。这些大臣鼓励战争的真正心思,只是想利己,而非为国。

苏洵读完后,立刻让苏轼说,历史上的古人有没有类似的想法?

苏轼马上就回答到:‘汉武帝时期有个大全叫严安,反对国家已经虚弱至极的时候再对匈奴发起战争,这样的战争只会让某些大臣得利,而对国家有害。’

苏轼认为严安的道理说明白了,但没有富弼说的透。”

刘彻:不是,这也能躺枪?

这个苏洵,教孩子就教孩子,别以为他听不出来,这是拐着弯的说自己后期穷兵黩武呢,我不打了还不行吗。猪猪委屈。

俞悦:“这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发出的观点啊朋友们,家庭教育恐怖如斯,程夫人给他们开蒙,苏轼教他们更深刻地看问题。

苏轼和苏辙从小讨论的都是国家战略级别的大事,研究的全是国书级别的文章。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苏轼和苏辙不成天才那才叫怪了呢。

更令人感动的是,苏洵教育孩子那更有一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例。

作为孩子,贪玩是天性,苏轼和苏辙也不例外,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也偷懒贪玩,苏洵并不责备他们。

而是在他们玩耍的不远处,故作神秘兮兮地看书,俩孩子发现父亲在偷看什么。瞬间产生了好奇心凑过去了。

苏洵就赶紧把书给藏起来了,一来二去的,兄弟俩的好奇心被吊得满满的,终于有一次趁着父亲‘不注意’发现了他的秘密。

原来父亲看的是经史子集类的书籍,从此兄弟来面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所以我们说,好的教育,从来都是引导,而不是强迫。除了引导外,对孩子的爱更是能够温暖一生,鼓励一生的最好教育。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调皮,在自家后院挖出了一块大黑石头,开心无比。苏洵就用这块黑石,给兄弟俩一人做了一块砚台。

多少年后,无论苏东坡被贬黄州,被流放海南,直至在常州去世。

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唯独这块父亲亲手制作的砚台,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温暖着他的灵魂,鼓励着他的一生。

少年时的苦难受,不一定能磨砺人,有时候他反而会让人的性格残缺扭曲。

而恰恰是充满爱的环境和良性的引导,更能真正成就健全的人格,真正成就伟大的人生。’

草莓奶糖:只能说羡慕不来,这也太会了。

九州一色的霜:学废了,我也对我学生们用这套试试。